近年来,女性题材已经成为观众们极为瞩目的电影创作主题。2019年,BBC评选出了女性导演的100部作品,将重点放在长期被忽视的女性导演的天才和她们叙事的力量,如今的各大电影节上“她力量”备受影迷追捧,2020年片单上更是不乏《世间有她》此类优秀的女性电影。纵观整个电影发展史,女性的声音从未缺席,华人女导演们更是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从两岸三地优秀女导演代表许鞍华、李少红、张艾嘉到年轻一代的徐静蕾、赵薇、李玉、薛晓路等。女导演在女性视角上的掷地有声,以及对于女性的描摹,不仅为电影史留下了艳丽的一笔,更是时代发展下对女性成长的记录。而这其中,尤以李少红导演的作品和塑造的女性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她本人更是新时代女性的楷模和精神领袖。

 

《血色清晨》《红粉》中的批判性女性自觉意识

九十年代是女性电影的辉煌发展阶段,女导演们试图解构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文化体系,探索女性自我意识,寻找女性的生命视野。这一时期的作品可谓花团锦簇,涌现出一批优秀影片,如张暖忻的《沙鸥》陆小雅的《红衣少女》张艾嘉《少女小渔》许鞍华《女人四十》等,以及李少红的《血色清晨》《红粉》两部重要作品。

影片《血色清晨》被奉为天才之作,影评人戴锦华誉为1989年后的杰作之一。影片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评价,不仅因为导演取材自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在本土化上天衣无缝,也在于影片带着对男权的控诉,直接将悲剧的激发点集中在了女主红杏新婚夜没见红上。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被事先张扬的谋杀案,红杏的投河自尽在众目睽睽之中发生。

《红粉》在控诉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女性的自主意识,通过两个不同命运的女性对比结构。对命运充满恐惧和忧虑的女一号秋仪和刁蛮任性的女配角小萼,她们和战斗英雄老韩和旧式遗少老浦之间分分和和几十年的恩怨和情感纠葛,第一次为荧屏观众展现了解放军成功改造旧社会青楼姐妹的闻所未闻的故事。

秋仪在被深爱的男人与姐妹背叛后,毅然决然的选择撇清关系,皈依佛门。导演赤裸裸的将男性对女性充斥着占有欲和利用欲的爱情,以她作品中独有的冷静与理智一点一点的披露与展示。与《血色清晨》不同的是,这部影片中的女性开始具备了自觉意识,女主对于自身命运的思考,以及两个女性不同命运的反差,与观众内心产生了奇妙的共振。

 

李少红正是因为这两部独特的女性电影受到了国际影坛的瞩目。影片《血色清晨》荣获第14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气球奖,《红粉》也是荣誉满身,荣获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第27届印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孔雀奖,以及第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四十不惑》《红西服》《橘子红了》家庭和生育   对女性自我定位探讨

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以及生育问题一直是女性题材中探讨的主题。第92届奥斯卡荣获六项奖项的《婚姻故事》,女主角女妮可有一句台词是“跟你在一起时,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这句话让广大女性观众深有同感。而李少红导演在此类题材上早已涉猎。

《四十不惑》讲述的是一个私生子的出现打破原有家庭平衡的故事;《红西服》以社会转型期为背景,聚焦在下岗工人的家庭;《橘子红了》则展示了一个扭曲的封建家庭中不同女性。《四十不惑》中的段京华(宋丹丹饰),《红西服》里的齐红光(宋丹丹饰),《橘子红了》里的秀禾(周迅饰)无不是徘徊在家庭和婚姻里自我迷失的女性。在这里 “私生子”“丈夫下岗”“道德的束缚” 等问题将女性聚焦在放大镜下,她们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下的自我定位。

导演试图通过影片中的女性悲情故事,告诉女性暂时的经济独立和人生自由并不代表人格的完善与思想的解放,女性应该努力的在这个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属于自己的意义。

 

《恋爱中的宝贝》《生死劫》《大明宫词》梦幻爱情的幻灭   对女性隐秘内心的关注

进入新世纪的女性电影有了更辉煌的发展,她们关注女性内心,传达女性独有的体验。李少红的《恋爱中的宝贝》《生死劫》,张艾嘉的《20,30,40》,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李玉导演的《苹果》等,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品更加多元化,创作理念和女性意识更加成熟。

超现实主义电影作品《恋爱中的宝贝》中李少红导演转向都市中无处不在的惶恐与空虚。精灵古怪的宝贝与都市中辛苦讨生活的白领刘志两人相遇,激情四射坠入爱河,然而生活中除了风花雪夜的浪漫爱情,更多是零零碎碎的平庸无聊。在电影现实和幻觉交织进行的叙事过程中,导演刺破了少女梦幻般的爱情泡沫。

电视电影《生死劫》在先锋实验般的艺术风格中延续着导演的女性主体意识。胭妮从小性格孤僻,她考进大学,以为人生终于出现转机。在她进大学的第一天,遇见了小货车司机木玉并和他相爱,哪知道,爱情的开始也是劫难的开始。木玉利用她生孩子,并用孩子去换取金钱。

如果说宝贝是少女梦幻爱情的幻灭,胭妮是女孩遇到人生劫难后的成长,那么《大明宫词》则是将女性视角发挥到了极致。李少红导演以武则天与太平公主这一对母女一生权力和情感的矛盾争斗,解构了女性对于权力和欲望的感知。太平对权利的挣扎、绝望与厌倦,以悬梁自尽的方式,孤独地死在大明宫深处。

 

李少红导演曾经在接受采访谈到:摄影机实际上是人们的另一只眼睛。它如果能深入到心里,深入到不被发现的隐秘角落,就能更深入的了解人。

 

李少红的影视作品对于女性形象特质的发掘是深刻独到的。她不仅从女性的生存环境中揭示其精神情感的”缺失”及其悲剧性格,也从女性人物不幸而曲折命运沉浮中,显示其内在的坚忍与倔强。从弥漫着”悲情”的结局中展示女性人物抗拒命运执着理想,由此使其女性特质的发掘具有了深厚凝重的历史意味和文化心理蕴含。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她充满自信,不过分悲观地估计女性的命运,也不强调娇枉过正的女权主义论调;她用独立、坚韧、作品表达了自己的先锋意识,呼吁共建辨证的女性主体观,自由平等的崭新世界。李少红导演是时代女性中的佼佼者,是新时代女性的楷模和精神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