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翘首等待双十一开抢的时候,作为《长安十二时辰》原著粉的我迎来了一个炸裂人心的消息:曹盾拍的《长安十二时辰》12月要开播了!

至于本人如何知道的,请看图,果然雷佳音千里送佳音。

《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自马伯庸的小说,讲的是长安第一情报局局长李泌(易烊千玺饰)和被判了死刑的刑警大队队长张小敬(雷佳音饰),两个人在十二时辰内一起探案、保护长安城的故事。准确地说就是:快节奏的热血英雄战。

先说说读原著的感受:书里的情节跌宕,环环相扣,仿佛看书的时候身边就有一锣打鼓咚咚敲个不停,扣人心弦,每一个情节都击打在读者心里。

读者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局势的发展、人物的动机、选择背后的隐情,以及潜在的阴谋关系。冲突推进故事发展,抉择体现人物性格,隐情解释行动缘由,这一切构成了故事的快节奏框架。这不再是一个披着题材外衣谈恋爱的故事,在这个事关长安生死存亡的事件下,甚至很少有功能性人物,几乎所有人都充满主动性,整个看的过程就一个感觉:激爽!

李泌、张小敬等他们个个都是要去维护和拯救长安的,虽然每个人的动机不同,也不是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但那种扶大厦于将倾,舍我其谁的气魄是非常有感染力和让人动容的。

十年西域兵,九年长安帅。这就是张小敬。面对李泌的质问,张小敬说: “李司丞,我现在向你请辞都尉之职。在你面前的,不再是靖安司的张都尉,而是第八团浴血奋战的张大头,是悍杀县尉、被打入死牢的不良帅,是被右骁卫捉拿的奸细,是被全城通缉的死囚犯,是要向长安讨个公道的一个兵!”这是张小敬的心里话,他想守护的,从来不是朝廷、天子,而是最底层最平凡的百姓。倾巢之下,岂有完卵!一场腥风血雨,最先被牺牲就是那些生活在长安城角落里的无辜生民,他们才是张小敬十九年来最想守护的。

原著里有唐玄宗、杨玉环、贺知章等人,但主角却是年龄大、不算帅、脸上有疤甚至兵贼难辨的张小敬,和年纪轻轻但却为人沉稳的李泌,这就有点像美国大片里最后拯救世界的是最不起眼穿帽衫的那个小子,《长安十二时辰》可以说是中国化的超级英雄故事。作者巧妙地运用历史人物,在不违背大走向和历史轨迹的基础上,将长安的一天一夜演绎到了极致,既有尊重历史的严谨,也有解剖人性的深度,同时将故事与长安融合,展现了一部唐朝风俗大赏。

创作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故事的编织、人物的塑造,而是对那个时代生活细节的临摹。” 作者极其细致地描摹出了长安城的一草一木,一宫一坊,对于关键场景布置灯楼就对雕花和榫卯结构进行了大面积科普,包括人物在长安城中辗转,各处水渠暗道城市功能区安排以及交通工具限行,复杂程度足够推演出完整的城市规划报告,仿佛那个时隔千年的长安城就在我们眼前。

这点,影视剧中的还还原度也是非常高的⬇⬇

GIF

马伯庸在最近发布的视频特辑里说:“真正这层文化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文化表层下面所隐藏的这些老百姓的生活。”这让我想起了原著中的这段描述:“东市的阿罗约是个驯骆驼的好手,他的毕生梦想是在安邑坊置个产业,娶妻生子,彻底扎根在长安。长兴坊里住着一个姓薛的太常乐工,庐陵人,每到晴天无云的半夜,必去天津桥上吹笛子,只为用月光洗涤笛声,我替他遮过好几次犯夜禁的事。还有一个住在崇仁坊的舞姬,叫李十二,雄心勃勃想比肩当年公孙大娘。她练舞跳得脚跟磨烂,不得不用红绸裹住。哦,对了,盂兰盆节放河灯时,满河皆是烛光。如果你沿着龙首渠走,会看到一个瞎眼阿婆叫卖折好的纸船,说是为她孙女赞副铜簪,可我知道,她的孙女早就病死了。”

这些对长安的景象描绘实在太真实了,风土人情细致到位,地域位置刻画清晰,是活生生的一幅长安上元节观灯画。导演曹盾说:“我的要求并不是还原大唐,我是努力想要还原大唐的一天” 我想说,这就是原著粉要的啊!

今天《长安十二时辰》发的视频里,可以看出导演一方面是在尽力还原书中所展现的真实唐朝市井,另一方面是在用自己的美学标准来诉说一段长安的故事,通过不同人物细节、阶级品性的不同刻画,以及发布的靖安司内景图中,对于沙盘、大案牍术等细节的超精密还原,让那个在烈火中被炙烤的长安在观众眼中一下子活起来了。

张小敬说:“我在长安当了九年不良帅,每天打交道的,都是这样的百姓,每天听到看到的,都是这样的生活。对达官贵人们来说,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这些事更是习以为常,但对我来说,这才是鲜活的,没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长安城。在他们身边,我才会感觉自己活着。”

生活化是影视剧改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长安十二时辰》的精髓是既有唐朝官场的野心和阴谋,又有普通百姓的烟火与挣扎。看完今天的视频,我想张小敬找到了他说的长安生活。原著粉表示十分放心,可以期待一波了。

引用一句话结尾:“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在看透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话,我想放在张小敬和李泌身上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