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一片萧瑟中,2018年的内地电影票房默默的超过了去年全年达到了559亿。而年初,“业内人士”看好的全年票房超600亿的“小目标”,现在看来颇具难度。

票房数据创纪录 但前景并不乐观

截至11月25日,今年电影票房达559亿,已超去年全年成绩,创下新的纪录。

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截至11月底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超过60%。票房过亿元影片73部,其中国产影片39部。今年票房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红海行动》(36.5亿)《唐人街探案2》(33.9亿)《我不是药神》(30.9亿)《西虹市首富》(25.4亿)和《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23.9亿),其中四部为国产片。

在全年票房过亿的影片中,国产影片为40部(2017年12月29日上映的《前任3:再见前任》收获票房19.41亿元,其中在2018年收获16.47亿元),进口影片为34部。总体看来,好莱坞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力下滑趋势明显,国产影片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值得欣慰的是,2018年的电影市场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优质内容重新成为影响电影市场走势的最关键因素。第一季度全国电影市场共产出票房202.17亿元,同比增长39.82%,《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等凭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口碑在春节档脱颖而出。暑期档以《动物世界》为代表的高工业水准影片和以《我不是药神》为代表的现实题材影片等都在获得市场认可同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关注,调动了广大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观影兴趣和观影热情。《快把我哥带走》《悲伤逆流成河》等中小成本影片则纷纷在各自档期扮演“逆袭黑马”,形成了长线放映。

但今年的票房成绩也并不乐观,如果没有年初“疯狂的春节档”贡献的56亿票房,表现平平的暑期档,和越来越冷的国庆档根本无法完成超过去年票房的目标。现在时间还剩一个月,距“600亿人民币票房收入”的目标还差至少40亿。12月份上映的电影能补上这个差额吗?

引进片堪当主力

虽然2018年的整体票房仍是国产电影占主导地位,但自从暑期档之后,国产电影就没有“票房爆款”出现了。国庆档被寄予众望的“开心麻花”电影《李茶的姑妈》没有激起水花,张艺谋的大片《影》虽然赢了口碑,但票房表现平平,《无双》虽然算是票房黑马,但并没有“现象级”的数字出现。11月份电影票房的“回暖”,除了《无名之辈》贡献了4亿元之外,几乎都是好莱坞引进片在拉动。

进入12月,引进片在市场上仍需“稳定”表现,《海王》《蜘蛛侠:平行宇宙》《大黄蜂》(尚未定档)等好莱坞大片自不必说。《亡命救赎》《龙猫》《印度合伙人》这样来自法国、日本、印度的引进片,也需要有良好的表现。

而《大黄蜂》应当也在年内亮相,与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一样的G1造型,毫无疑问主打“情怀”,相信重新成为“主流观影人群”的80后观众一定会吃这一套。

国产电影期待“突破”

虽然大家都在期待“贺岁档”国产影片的回暖,但是目前从排片表上看,只有《狗十三》《天气预报》《叶问外传:张天志》《武林怪兽》和《地球最后的夜晚》可以在12月的市场上有所作为。

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家都在谈论的“影视寒冬”,另一方面,华语电影“贺岁档”的概念已经由跨年“贺”元旦,向“贺”传统春节转换。更受关注的影片,宁浩的《疯狂外星人》、韩寒的《飞驰人生》、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成龙的《神探蒲松龄》早早锁定大年初一,“贺岁档”的热度都在春节期间。

反观12月华语片单,《狗十三》和《地球最后的夜晚》都是靠口碑的中小成本电影。前者是曾经拍摄过《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等优秀影片的曹保平导演五年前就拍摄好的一部影片,这位导演的作品几乎每一部都能获奖,但在票房成绩上,只能算是作者电影里比较好的表现,这部展现“残酷青春”的作品可以预见会获得不错的口碑和讨论度。有汤唯黄觉等“加持”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也是这类的“获奖影片”,比起《狗十三》,它对2018年全年票房的贡献还有一个“劣势”就是,影片将于12月31日上映,只能贡献一晚的票房。

《天气预爆》《武林怪兽》这样的喜剧片,倒是贺岁档中更容易贡献票房的类型。前者由刘伟强联手古天乐、周冬雨认真搞笑,后者则是肖央的无厘头风格,相信两者总有一个能有所突破。

至于打着“叶问”名头的《张天志》,则顾名思义是一部武打影片,曾经在贺岁档所向披靡的“叶问”IP时隔多年之后还能不能再度获得市场青睐,也让人格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