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求是网特别支持、芒果TV出品的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正能量纪录片《此间的奋斗》正在热播。节目记录了一群在改革开放思想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人,挥洒智慧和汗水,将个人奋斗与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彼此闪耀的故事。

本期节目将走进6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与水资源学专家王浩。从曾经的“小学没毕业,中学没上够”到清华大学水利系的高材生;从曾经修水渠的农工,到如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到今天,并且用自己的一切回报国家,造福人民。

紧抓恢复高考机遇,工人王浩成清华大学高材生

1969年,16岁的王浩和同学从北京站乘坐火车去黑龙江,成为了一名农工,到祖国边陲的大熔炉经受考验。年轻的他一边接受体力劳动的磨砺,一边和同学们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初高中课本的学习。王浩甚至晚上用点燃的蜡烛把土墙烧热,再“趁热”把蜡粘在土墙上,“借光”夜读。学习,对于王浩来说就是一场无期限的修炼,他坚信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1976年,王浩回到了北京,在农场里的积累出的实践经验,帮助他成为了北京大学无线电系工厂的一名工人,无线电系的老师自发地利用业余时间给王浩及其他青工授课。王浩抓住了一切可以充实自己的机会,1977年恢复高考之际,只有半个初中文化水平的他靠着勤奋好学挤进了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成为1500名新生中的一员,这也成为了王浩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

取水之利,兴我中华

从上学到工作后,王浩几乎把所有的心思和时间都放在水利工作上,就连结婚都没时间和妻子拍一张合照,结婚证上是两人各自的照片,左一张,右一张。

四十年来,王浩一门心思地扎进水里边,从来没有节假日,大年三十晚上都会心系工作。在他的科研生涯中,经历过非常艰难的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科研经费非常紧张,王浩的大部分同学都离开了科研岗位,选择下海经商,但这些从没有动摇过王浩坚持搞科研的决心。

中国的淡水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境内所有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绕地球赤道10.5圈,但水资源从东南至西北分布极不均衡。新疆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7%,但水资源仅为全国总量的3%。在1993年到1995年期间,王浩每年都会来新疆对额尔齐斯河、伊犁河的流域以及其他天山北坡十七条年径流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大一点的河流做规划。当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启动全面论证时,王浩成了其中最年轻的骨干专家,主要围绕着南水北调中线及其的规模控制和各条线路的走线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现年已经65岁的王浩,还会一个星期之内马不停蹄的辗转四川、新疆、北京三地,两天接连考察5座水电站,每天睡觉的时间不到五个小时,围绕的事情只有一件:水。

王浩说:“个人再努力奋斗,没有时代的大机遇大潮流,没有这40年的改革开放,根本我也不可能做今天这些工作。”因此在他的科研历程中,王浩一直把国家发展和需求放在第一位,哪里有“水”的需求,他就往哪个研究方向发力,用更多成果来回报祖国和人民。

《此间的奋斗》12月5日—9日芒果TV每日上午10:00播出,明日将讲述杰出的民营企业家,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