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是看见,是记录,是通过文字让遥远的故事变成近在咫尺。无论是亲历者的见证,还是记录者见证,只要蕴含着真情,都值得被倾听、被记录。江苏卫视《阅读•阅美》将通过见证者的文字,带领观众感受那些温热动人的记录背后的个人奋斗与时代发展。
亲历者的见证:引滦入津工程背后的热血与汗水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种种原因,天津市面临着供水量不足的严峻现实。工厂停产、农田龟裂、船闸关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百姓饮水也成了大问题。
严峻的形势下,铁道兵担负起引滦入津工程中的重要施工任务。按规划,这一工程需穿越我国地质年龄最古老的燕山山脉,在断层中建成一条12.4公里长的引水隧洞。时间紧迫,预计3年的工期被压缩到2年,让铁道兵们压力倍增。险峻的地形下,险象环生的施工隧道更成为他们头疼的问题。最终,铁道兵只用了一年零四个月就完成了这项工程。冲锋在悬崖峭壁,这群铁道兵是如何解决引滦入津工程中诸多困难的?阅读人郝率将用《最后的军礼》,用见证者郭小平的讲述,为观众揭开那段热血与汗水交织的过去。
记录者的见证:十三万块“中国石”组成的“界碑”
海拔四千多米的冬古拉玛山口,随处能见到一些刻着字的石头。这些石头形状各异、大小不一,但无一例外都刻着两个字:中国。究竟是谁留下了这些石头?阅读人米露将用《心中的界碑》一文,为观众揭开这个美丽的秘密。
原来这组石块出自护边员布茹玛汗之手。为了捍卫领土尊严,不会写汉字的布茹玛汗特意向人请教了汉字“中国”的写法,然后用尖利的石块雕刻出一组组“界碑”。五十多年过去了,布茹玛汗留下了八万多公里的巡边脚步,也留下了十三万块中国石。像布茹玛汗这样,用自己方式守护边境线的护边员还有很多。记者阿依努尔跟着这群护边员上高原,爬雪山,过沙漠,进戈壁,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阅读·阅美》舞台上,这些动人故事将被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铁道兵们把滦河上游的水引到了天津市。狭长的边境线上,护边员布茹玛汗则用十三万块中国石,筑成了冬古拉玛山口最独特,也最壮丽的风景。周五21:10江苏卫视《阅读·阅美》,一起期待见证者们带来的精彩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