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卫视《从地球出发》第三期《倔强的红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乔振宇饰演的航天员蔡大龙,和张榕容饰演的航天员丹妮,被困在类地行星漠星上。两人排除万难,终于在漠星种出红薯,等来救援。

不少观众也因此好奇:太空里真的能够种植农作物吗?太空种植农作物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本期江苏卫视《从地球出发》科普课堂,告诉你一枚吃货如何能在太空生存下去。

嫦娥四号:棉花种子在月球发了芽

蒙克来告诉大家,2019年1月,我国完成了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棉花种子成功发芽。

由重庆大学牵头的“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的照片显示,棉花成功发芽。这也意味着:未来,月球上有可能实现大面积绿色种植。

但是,月球没有大气层,无法进行露天种植。除非人类将所需材料全部从地球携带而去,再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大棚,调节棚内温度,月球种植才得以实现。

即便种植成功,但在宇宙辐射的照射下,种子或将发生变异。美国曾有航天员携带了一种玫瑰花苞至太空,之后再回到地球。结果发现,在太空中转过一圈的玫瑰,跟在地球上的同品种玫瑰味道不一样。这便是“太空玫瑰”的故事,也说明了变异的确存在。

 

外星如何产生生命?大气、火山、闪电不可或缺

人究竟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存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外星人将人类的“种子”播撒到地球上,因此产生了生命。也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自然产生。

李永乐告诉大家,最初地球上出现了大气和水,并经常发生火山喷发、闪电等情况。高温高压环境下,无机物就会偶然合成为有机物。慢慢地,这些有机物变得越来越复杂,随之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一旦具备这种能力,生命也就正式产生。

随后,生命形式越来越复杂,逐渐出现了细胞,并由单细胞变成多细胞。之后出现了藻类。藻类不停进行光合作用,改造大气并产生氧气。生命逐渐演化,最后越来越高级,变成了人类。

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来看,如果外星也要产生生命,首先也得有大气、火山和闪电,才有可能从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最终进化为生命。

漫步火星不是梦 2025年或能实现

如果人类想在火星上生活,该怎么办呢?听听两位专家怎么说!

首先,需要水。目前,科学家已经在火星上发现有水,这一条件已经满足。

其次,解决能源问题。可以利用太阳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利用能源,将火星上的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可以用来改造大气,实现氧气供应。

然后,搬运地球生态系统。可以从地球携带植物去火星,以提供有机物;让动物吃植物,满足动物生存;携带一些细菌,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如此便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最后,慢慢调节生态系统。当这个小生态系统达到平衡之后,就可以将它逐渐扩大,进而在火星上建起一个绿洲。

实际上,不少科学家已经这样做了。几年前,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便提出火星绿洲计划,并于2016年提出:预计在2025年将人类送上火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真能实现火星漫步哦。

一旦进入太空,航天员便处于危险边缘

观看本期科幻剧《倔强的红薯》后,不少观众也纷纷表示:原来航天员并不是那么光鲜。在进入太空的那一秒开始,他们便已处于危险的边缘。

升上太空时,人体要承受数倍重力加速度,血液无法流动进而导致缺氧;飞升过程中,航天员还会与地球失联几十秒,这期间会倍感孤单;另外,宇宙飞船会随着周围气体的摩擦强烈振动,搅动航天员的五脏六腑,这便是飞船和人的共振现象。幸运的是,技术发展也升级了宇宙飞船的功能,目前这种振动现象已不存在。

除了生理、心理上的煎熬,航天员还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历史上有很多惨痛的航天事故,比如阿波罗计划,便出现过2次严重的太空事故。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1号飞船等待第一次实战检验,3名宇航员开启模拟飞行。由于设计缺陷,太空舱突发大火,3名宇航员还没有打开舱门逃离时就窒息而亡。

1970年4月13日,阿波罗13号飞船开启载人登月任务。发射后2天,服务舱的氧气罐爆炸,太空船严重毁损,失去大量氧气和电力。3位宇航员使用太空船的登月舱作为救生艇,并最终返回地球。这个故事后来也被拍成电影《阿波罗十三号》。

距离适中 地球身处宇宙间“黄金地段”

宇宙中,只有很少的地方才能使生命宜居,而地球便是其中之一。这主要源于地球身处“黄金地段”。

跟地球比较接近的如金星、火星,虽然大小差距不大,但位置并不适合:金星跟太阳的距离近了30%,而火星又远了50%。1978年,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哈特做了一个模拟的计算。他发现40亿年前,太阳发光的强度只有现今的70%。随着发光强度的增加,这个宜居带也逐渐的向外边扩展。但假如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再远1%,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冰期,地球上会被冰雪覆盖;如果近5%,就会出现很强的温室效应。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生命的存在。因此,身处“黄金地段”的地球才能成为宜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