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喜剧团综《象牙山爱逗团》迎来收官,令人遗憾的是,这档播前呼声很高的节目到结束了都没等来豆瓣评分,评论区还充斥着“没梗”、“难看”等低分差评,颇有些凄凉感。在热度和讨论量方面,也远不及将于本周五(8月20日)上档的《德云斗笑社》第二季。
为何德云社团综去年能赚得满堂彩,今年本山传媒团综却毫无存在感?两大喜剧天团明明综合实力不相上下,为何在团综造星这方面却天差地别?其背后的行业趋势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从德云社到本山传媒
喜剧厂牌为何纷纷入局团综?
近年来,喜剧+团综碰撞出了新的火花。郭德纲的《德云斗笑社》走开选秀思路,本山传媒的《象牙山爱逗团》举起了采风和让创作更接地气的大旗,开心麻花也加入团综大军,将在第四季度推出喜剧电影选角团综《麻花特开心》。喜剧厂牌们为何纷纷“抢滩”团综?究其源头还是因为《德云斗笑社》取得的巨大成功。
2020年,剧场演出受疫情影响长期停摆无法复工,这给喜剧厂牌们的线下演出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德云社也不例外,本来年初就要举办的“开箱”不断推迟,团综《德云斗笑社》则作为“替身”缓解了这一处境。这场及时雨弥补了“德云女孩”无法观看线下演出的缺憾,也让郭德纲绝处逢生,从去年不能演出的困境中,一举扭亏为盈,带着徒弟们在综艺圈站稳了脚跟。
大多数喜剧厂牌看好团综是基于“推陈出新”的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喜剧团综能够立体全方位展现喜剧人们的人格魅力,为综艺市场不断输送人才,更好地实现综艺业态的良性循环。另外,喜剧团综在节目模式、内容趣味度、人才推陈出新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可为陷入创作困局的喜剧综艺开辟新出路。
另外,饭圈文化盛行也是喜剧厂牌入局团综的一个因素。相比那些靠给粉丝发福利为主的偶像团综,喜剧团综的受众群更大、粉丝忠诚度更高,没有偶像包袱的喜剧人们路人缘更好,再加上天生的幽默感也让他们能更快适应真人秀的节奏。
德云社的粉丝“德云女孩”在圈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以郭麒麟、张云雷、秦霄贤等为代表的相声演员更是有着十分庞大的粉丝群体。当相声演员升级成偶像,那么为其度身打造一档团综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有德云社团粉在前,相声演员们又各自圈粉,《德云斗笑社》播出期间热搜话题不断,几位成员粉丝数量暴涨,演员们的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
前所未见的相声行当进军综艺,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极大地横向拓宽了国内综艺的界限,德云社从将相声演员打造成全能演艺明星甚至“流量”的路上更进一步,成功转型“娱乐厂牌”,其IP商业价值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团综助力喜剧厂牌流量变现,“钱”途大开。喜剧厂牌携手团综,不仅可以从节目中得到版权、出场、广告等显性收入,还收获了更为可观的隐形收益。譬如,喜剧人们通过团综获得的关注和流量,都会转移到自身的主营业务上;还可以通过运营粉丝群体实现长久收益,就是把粉丝资源转化为购买演出票、艺人衍生产品等实际资源。
可见,团综为喜剧厂牌带来的关注和流量是极度诱人的,看看德云社在团综将艺人分梯队和路线,粉丝群体愈发庞大,就明白为什么喜剧厂牌要抢占团综这块高地了。在团综播出后,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变现渠道增加,德云社随便一出手,就是令人眼馋的经济效益。如此一来,其他喜剧厂牌哪里还坐得住?
喜剧团综想破圈
选对模式才是王道
德云社走的是一条“户外真人秀➕棚内竞演”的道路,团综由德云社班主郭德纲携“德云皇后”于谦坐镇,带领岳云鹏、栾云平、孟鹤堂、周九良、烧饼、张九龄、王九龙、张鹤伦、秦霄贤、尚九熙等郭德纲门下徒弟加入,节目以郭德纲对于徒弟们的考核为主,在一轮轮任务中进行相声创作和表演,最终选出真正的“德云一哥”。
都说郭德纲是“金手指”,捧谁谁火,岳云鹏、孟鹤堂都得到过“金手指”的点拨,导演严敏便将这一坊间传闻成功“落地”。在《德云斗笑社》第二期“德云男团金手指争夺战”里,霄字科小师弟秦霄贤非常幸运,意外得到师父“金手指”的点拨,郭德纲对秦霄贤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十分犀利地指出了他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中肯的建议。
果不其然,后面的节目里秦霄贤镜头明显增多,又是单独开小灶,又是师兄弟各种照顾,整季节目下来属他进步最大,节目结束之后更是人气暴涨。
有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郭德纲到底有什么绝招,居然想捧谁谁就红?其实,郭德纲捧角儿的必杀技就是“开范儿”!解释一下就是,郭师父可以准确地发现每个徒弟舞台表现的特色,然后帮助他们想办法去加持、巩固这种舞台魅力,最后形成自己的舞台风格,如此也就离“红”不远了。
所谓“团综”,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日韩偶像造星产业,是围绕偶像团体打造的衍生产品。对爱豆来说,可以给粉丝展现舞台下的个人魅力,从业务之外挖掘吸粉的更多渠道;对粉丝来说,这是方便他们全面了解自家爱豆的专属物料福利。
德云社便借助团综这个平台,将德云男团每个人的优势与特色都给“立”了起来:郭德纲、于谦的“大家长”身份,岳云鹏的全能综艺感、烧饼的“骚”、张鹤伦的“浪”、孟鹤堂的“贱”、张九龄、王九龙的“逗”、秦霄贤的“傻”、栾云平、尚九熙的“稳”……
另外,《德云斗笑社》在内容方面更为垂直,节目主要围绕德云男团度身打造,以“争抢德云一哥”为主题,将相声创作和表演融入进游戏环节,除了展现他们在相声专业领域的说学逗唱、规矩定论,更有“勾心斗角”、“坑蒙拐骗”等笑梗不断的娱乐性和综艺感。再加上有导演严敏操刀,说学逗唱的哥哥们玩出了《极限挑战》前三季的影子。于是,观众在一档节目中,不仅能看到精彩的相声表演,还能挖掘相声演员舞台下自身特有的搞笑技能。
其实,《德云斗笑社》的节目模式之前有综艺用过但是失败了,没想到德云社却让这个模式成功了。所以说,节目模式没有对错,只是选择正确与否。
反观本山传媒的《象牙山爱豆团》,这档团综选择了类似极限挑战的节目模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一场户外真人秀+二人转表演,可以说是毫无新意。
节目中,宋小宝带着赵家班走出演播厅,到不同城市旅行采风,每位嘉宾人手一台手机,导演通过手机发布任务,让嘉宾们赶往不同的地点和神秘人接头,然后就是接踵而至的游戏环节,这种形式和《极限挑战》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
要知道在极挑走过N年之后,观众早已审美疲劳,对节目审视的目光也更加苛刻,想要得到更多的热度和流量,首要解决的就是创作难题,而如何让观众感受到属于团综的魅力,需要创作者更多的巧思。显然,本山传媒这次试水团综失败,就是在节目模式和内容创作上栽了大跟头。
吃别人吃过的馒头,本身就是食之无味。看到德云社成功了,其他喜剧厂牌们就纷纷来效仿,结果却差强人意,这是必然的结果。德云社在团综模式上的成功不能复制,但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只有选对适合自己的节目模式才是喜剧团综成功的关键。
喜剧人“推陈出新”
团综为最佳突破口
喜剧厂牌的团综大多意在推新,他们以厂牌本身和头部艺人为噱头,实则为了带出更多的新人。而综艺节目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周期短、曝光度大,因此团综带来的影响力远超线下演出的宣传力度。无论是师傅推徒弟,还是老人推新人,最终都能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可以说,团综如今已成为喜剧厂牌“推陈出新”的最佳突破口。
郭德纲曾在某档节目中一语道破当前喜剧人的困境:“喜剧类节目,干的就是人,但是到现在,这点人差不多都让我们挖干净了,后边年轻的又跟不上,所以说这行确实不容易。”
本山传媒便面临这样的窘境。本山传媒是以赵本山为首的师徒家族式团体,像我们如今所熟知的小沈阳、宋小宝、王小利、刘小光,这几个徒弟都是赵本山一个个小品带出来的,不过自从赵本山因身体原因退出春晚,至今一直处于半隐退状态,在推陈出新这件事上,这个老牌喜剧天团一直停滞不前。
想当年本山传媒的巅峰时期,各大影视、综艺、直播都有赵家班的身影,不过近两年本山传媒的发展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缓,影视剧质量堪忧。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创作枯竭所致,最主要的还是新人后继乏力。就连最拿得出手的《乡村爱情》系列,在大家口中也已成为一个怀旧话题,越往后出现的新人越没人认识。显然,想要走出目前的人才困境,光靠《乡村爱情》这个IP是远远不够的。
宋小宝这次带着赵家班上《象牙山爱逗团》,节目开篇便表达了自己的初衷:“我们不能长时间禁锢在纯粹的东北文化里,更多的是要走出去。”可是除了宋小宝之外,晓峰、文松、杨树林、田娃、周云鹏几位嘉宾充其量只能说是小有名气,远不及德云男团的流量大、热度高,节目本身和其他嘉宾也鲜有破圈、登顶热搜的瞬间。单凭宋小宝的人气,根本无法支撑起一部S级综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本山传媒的人才储备不足。
反观德云社这边“推陈出新”动作不断。去年底,德云社在抖音开启“郭德纲龙字科徒弟招生系列直播”,将包括海选、竞演、指导的招生全过程在抖音进行直播,德云社主要班底也纷纷在抖音注册账号积极参与,实现了比团综还要火爆的一次社员集结,引起不小反响。
如今,我们能叫得上号的德云社演员至少有20多位,这已经远超郭德纲曾立的“每年捧红一对”的FLAG。这都要归功于德云社稳步实施的造星计划,通过将存量演员不断向综艺输送“刷脸”,同时为增加人才储备招收龙字科,以及岳云鹏和栾云平开山收徒,这一系列动作为德云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一边是大小传统相声演出、一边是综艺、影视、直播等多元跨界形式的结合,德云社正在一边顺应流量化、饭圈化发展,一边借势互联网巩固相声这块金字招牌。也正是因为基于多年来对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不断探索,就算是在文娱行业停滞不前的艰难时期,德云社也依然有条不紊地迈进转型之路。
随着节目播出的脚步越来越近,不少网友也表达出对《德云斗笑社》第二季的期待。在官方预告海报中,除了郭德纲、于谦、岳云鹏等熟悉的身影,我们还看到了何九华、阎鹤祥、张九南三位新成员,他们在德云社的人气颇高,看来郭德纲是有意要捧他们仨了,不知道这次哪位幸运儿会收获“金手指”的点拨呢?
总而言之,德云社成功的团综模式给喜剧厂牌们开了个好头,但喜剧厂牌寻求转型也并非易事,既要面临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娱乐观念的碰撞,还要应对饭圈化入侵带来的不良风气,以及部分演员“不务正业”的危机。
虽然不少喜剧厂牌纷纷效仿德云社入局团综寻求出路,但就目前来看,如何在拥抱流量的同时,平衡好娱乐性和专业性的问题,保证优质、创新的内容输出,还需要从业者在未来不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