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4 影视观察家 影视观察家
自从2012年《中国好声音》开创中国综艺“大片”时代以来,国内综艺就迎来跨越式的大发展,五年来,国产综艺呈井喷式发展,全年面世的综艺节目数量超过200档,数量与质量齐飞,既是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也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网综向着大制作、专业化方向迈进;文化类综艺异军突起;制播分离逐渐成市场主流,综艺大IP延伸出无数的流量价值……中国的综艺市场正在经历着更深刻的整合与变革,虽然创新能力不足甚至出现下滑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但未来五年,随着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和整个市场大环境的整体向好,国产综艺前景仍然是明朗的,蛋糕会越做越大越分越好,节目品质和内涵也值得期待。

变化一:“网综大时代”已经到来

2012年,中国的综艺市场还是电视台的天下,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综艺“大片”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无论是影响、投资还是广告额都是顶级的。当时的网综,还处于起步阶段,小成本加上草台班子让网综像一颗刚刚萌芽的小草,不被市场和观众注意。

五年后的今天,中国主流视频网站在一年时间里已经可以上线113档节目。这意味着,几乎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部网综推出;与此同时,网络视频用户已达5.5亿,花费5000万元以上制作费的大体量网综越来越普遍,付费网综的市场不断扩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互联网仅用了五年多时间,这个成绩,即便放诸全球,也值得引以为傲。

2014年被业内认为是网络自制节目元年。当时,一批形式新颖、各具特色的网络自制节目,冲破了过去娱乐至上、歌舞当家的电视综艺环境,开始让网综走上正规化道路。2015年,网综延续上一年的势头,站稳了脚跟并呈现蓬勃生长态势。随后,视频平台竞争格局升级生态战,网综开始向着大制作、专业化方向迈进,这两年里,已有个别节目的制作精良程度能与电视综艺媲美。

随后,网综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经过几年发展,2017年,14档网综破10亿播放,贡献了291.2亿次的播放量,占网综市场近6成。头部网综领跑整个市场,成为和电视综艺抗衡的主力,其中《中国有嘻哈》这样的超级网综,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吸金能力,都不输甚至超越了电视王牌综艺。

题材上,这几年的网综囊了括脱口秀、辩论、访谈的语言类节目数量上遥遥领先,选秀类综艺异军突起,亲子萌宠美食类则两极分化,还有新兴的独角兽推理类综艺,可谓百花齐放,比电视综艺更丰富更多元。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的崛起与卫视曾经辉煌的“综N代”们的裹足不前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网综”也从一个年轻人的专属领域,扩展到了中年人甚至老年群体,它经历的加速度,此前难以想象。而随着网综数量的持续增长,整体市场规模也在步步攀升,预计到2020年有望达到57亿元,一系列数字和现象都表明了“超级网综时代”的到来,这个领域的未来充满想象。

变化二:题材细分内容垂直

五年来,音乐类综艺、选秀类综艺逐渐被户外真人秀所取代,与此同时,细分综艺题材和受众市场的文化类综艺异军突起,成为综艺市场的一股清流。

梳理中国文化类综艺的前世今生,不难发现这种综艺类型并不是新面孔,从曾经红极一时的《百家讲坛》,到后来陆续开播并经历多年沉浮的《中华文明之美》、《中华好诗词》《汉字英雄》,早在几年前,文化类综艺就开始出现在荧幕上,只是当时,这类节目的形式比较简单,只是《开心辞典》这类益智类节目的一种延续,影响力也非常有限。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2017年伊始,一档《中国诗词大会》的迅速走红给中国的综艺圈刮来了一阵清风,随后《朗读者》、《见字如面》三档文化类综艺先后霸屏且好评如潮,在满屏娱乐类综艺的“泥石流”中异军突起。没有复杂的节目议程,没有花哨的包装手段,这些形态质朴的文化类节目并非近来首创,但却在今天的节目市场中迎来了受众的认可,成为当之无愧的“清流”爆款。

紧接着《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一系列文化类综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席卷荧屏,《见字如面》令人无法抗拒的“文化气质”为其赢得了豆瓣 9. 1分的超高评价。然后,《国家宝藏》又再次成为爆款,节目用小剧场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国宝的前世今生,将干货、明星和多媒体技术完美融合,深入浅出,大俗大雅,雅俗共赏,再次让人看到了文化类综艺的潜力和可以无限扩展的形式。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国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数量超过50档。相比前两年,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呈现出和真人秀综艺相互借鉴、不断融合的势头。同时,这股潮流不止聚焦在常规综艺上,还席卷到了卫视“跨年晚会”。 除了深圳卫视继续做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浙江卫视去年也第一次尝鲜“思想跨年”,效果不错。

今年,文化类综艺会继续爆发式增长,文化、科技、公益等泛文化类节目从去年下半年起开始兴起,今年将继续扩大规模:湖南卫视在《我是未来》上又增加了两档科技节目《未来游戏》和《我要上太空》;江苏卫视推出《超级战队》,王牌节目《最强大脑》也将继续;东方卫视则有新节目《智造未来》。

同时,文化类综艺的类型和跨界将会深入推进,作为老大哥,央视今年就一口气推出了多档新节目,像用知识竞赛传播国学的《中国国宝大会》、引领时代潮流的《中国节拍》、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与戏曲融合的创新节目《中国戏歌》,以及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都各有看点,如果市场反应良好,料想会有一批类似节目上马,今年的文化类综艺数量更多,类型更全,在市场中的分量也会越来越重。

变化三:制播分离催生更多精品

2012年,在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支持下,灿星制作引进了国外成功的音乐选秀节目模式《好声音》,经过多轮谈判后,与浙江卫视达成了新的合作模式。灿星投入了大部分的资金和人员,并负责制作,但要求的利益分享方式为根据收视率的情况对广告进行阶梯式的分成。制作公司的全力投入保证了节目的水准,促使《中国好声音》的收视一路飙升,第一季前13集的CSM44城平均收视高达3.7。而总决赛巅峰时刻的收视更高达6.1。灿星也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这样的合作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传统制播分离利益分享的天花板,使社会制作公司和资本界充分认识到了综艺节目运营领域蕴含的潜力。《中国好声音》之后,通过这种合作方式运作的大型综艺节目不断涌现。

从2105年开始,浙江卫视周末档综艺节目超过65%都来制作公司或者是双方合作制作,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也在45%左右。目前的综艺制作公司,一是以艺人经纪为代表的英皇娱乐、宇佑传媒、天娱传媒,《燃烧吧少年》就来自天娱传媒和浙江卫视的合作。而是以灿星制作、欢乐嘉娱、合宝娱乐、千足文化、蓝色火焰、长江传媒为代表的版权制作公司,这是目前综艺节目制作的主流,多数品牌综艺均来自这些公司引进的版权或者自主研发。最后,一线卫视也自己成立了一些制作公司,像是远景影视、靛蓝映画、荔视和盈等等,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些公司基本上都在为母平台量身打造综艺。

直播分离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平台开放程度更高,寻求合作范围更广,节目质量要求也就更高。2016年卫视综艺收视排行前10中,有六档节目来自专业制作公司。网综播放量排列前10的有5档来自于专业制作公司,总播放量分别占Top10的52%。到了2017年,在110多档综艺中,制作公司的节目超过了50档,和平台分庭抗礼。随着网综的专业化,制播分离的模式继续深入到网综领域,形成全平台的规模化、专业化制作。

这五年来,综艺数量和质量齐飞,制播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功不可没。在专业制作公司中,专注于精品内容制作、拥有专业制作团队与人才、拥有行业深厚资源和号召力的公司也越来越成为头部综艺的主要供应商,也最有可能孵化出爆款,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文/TG责编/南)